科技苑 财经 上市公司回购履约率创新高 提振信心稳定股价

上市公司回购履约率创新高 提振信心稳定股价

回购是上市公司提振信心的重要手段,通过回购自家股票,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对稳定股价有积极意义。2023年以来,伴随着市场下行以及回购制度的优化,上市公司掀起新一轮回购高潮。

然而因种种原因,部分公司回购承诺没有按时完成,或者高承诺低执行。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上市公司忽悠式回购也将付出代价。比如合纵科技在回购期限内未实施回购,近日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本文通过梳理上市公司回购现状,对比历年A股回购完成率,分析公司未完成回购的原因以及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主动回购数量创新高

从2005年出台回购的基础规范,到2013年规定了7种鼓励回购的形式,再到2018年简化回购实施程序,政策层面对上市公司回购给予鼓励,并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支持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和股权激励。

今年8月中旬,证监会提出修订股份回购制度规则,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以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更好回报投资者。

在政策的激励下,A股回购生态逐渐向好,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加入回购阵营。证券时报数据宝以预案日统计,2023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数量接近1650家,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回购的公司数量逐年递增,2023年有613家公司发布主动回购计划,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公司数量有43家,仅次于2019年,数量为历史第二高。

追溯历史发现,2013年、2015年、2018年开展回购的公司数量均创出阶段性高点。从背后原因看,一方面与回购政策的优化有关;一方面与市场情绪相对低迷,更多公司通过回购提振投资者信心有关。

回购数量完成率创新高

回购完成情况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回购是否真心实意。从回购进度来看,除了完成回购的公司以外,有些公司的回购仍在实施中,有些则处于终止、停止实施甚至为失效的状态。不过,也有些公司诚意十足,超额完成了回购计划。

数据宝对进度为完成的主动回购公司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历年回购数量完成率的平均值。结果显示,2023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数量平均完成率达到109%以上,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超额完成的公司有60余家,比如科沃斯预计回购156.53万股,实际回购321.17万股,实际回购超出计划达到105.18%;金禾实业、通达股份则超额回购80%以上。

如果以回购金额为统计口径,结果显示,2023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平均完成率近80%,仅次于2011年,创过去12年以来新高,较上一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从单家公司来看,华凯易佰、海信家电等回购金额完成率超过100%。需要补充的是,2015年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完成率也相对较高,平均在76%以上。

上市公司的回购意愿既与政策鼓励,也与市场行情相关。2023年和2015年的市场均经历大幅回调,公司在股价低位时回购意愿明显上升。

未完成回购计划公司数量下降

纵观A股历史,既有公司100%完成回购计划,也有公司未能如期完成回购预案。综合来看,未完成回购计划的主要分两种类型:未如约回购、低回购完成率。

数据宝统计,自2013年以来共计有53家上市公司未如约回购,其中停止实施的公司数量居多;其次是失效的情形,主要集中于2014年、2015年;未通过的公司有3家,其中2018年有2家,2019年有1家。

以停止实施的公司来看,2018年数量最多,达到13家;2020年以来数量大幅下降,均在2到3家,其中2023年仅有3家,分别为科强股份、卓兆点胶及中红医疗。

对于低完成率的回购,进度为完成的主动回购公司中,以完成率低于50%的公司来看,2018年创历史峰值,多达160余家;2023年以来仅有6家,其中完成率低于10%的公司仅有2家,两项指标均创下2018年以来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低完成率公司中有11家完成率为零,意味着这些公司未开展实质性的回购,除合纵科技外,还有跨境通、福瑞股份等,这11家公司回购预案日均在2023年以前。

可以看出,在回购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2023年以来无论是未如约回购还是回购完成率较低的公司数量,均大幅下降。

对于未完成回购计划的原因,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使用完毕、回购期限内股价高于回购价格上限,还有因为回购期间涉及年报预告、业绩快报等窗口期或再融资期间不得回购公司股份等。

比如中红医疗于2023年1月30日发布回购预案,3月28日发布回购停止实施公告。卓兆点胶于2023年10月19日上市,11月13日发布回购预案,11月24日发布停止实施公告,这2家公司停止实施的原因均系公司股价触及回购停止条件。

对于低执行的原因,有公司表示回购过高将导致其不符合交易所上市条件,或是回购期间触及终止条件。比如北交所公司倍益康于2023年1月9日发布回购预案,5月5日公布回购完成公告,其间仅回购500股,占预计回购股数上限的0.1%,回购金额占预计回购金额上限的比例仅有0.08%。公司解释称,若按照资金总额上限回购,将导致公众股东持股占比低于25%,不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

另一家公司百甲科技2023年9月15日开始回购,至11月28日结束,实际回购数量占预计回购数量上限的比例为2.67%,未超过方案披露的回购规模下限。对此,公司表示股票自2023年11月22日起至11月28日连续5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触发了稳定股价方案终止的情形。

需要补充的是,相比上述有合理解释的公司,诸如合纵科技这样有硬条件足够支撑回购却未完成计划的公司并不少见。

数据宝统计,在回购期限内,公司股价符合回购预案价格上限、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于预计回购金额、回购进度为完成但完成率低于50%的公司有250余家,其中区间成交均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公司有20余家,启迪环境、东方集团均出现2次,后者2次回购金额占预计金额比例均低于5%。回购进度为停止实施的公司有40家,仅ST易购回购期限内成交均价低于每股净资产。

完成回购计划的公司中,有6家公司虽然在回购期限内股价超过回购预案价格上限,但依然100%完成回购,包括杭氧股份、星球石墨、北部湾港等。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对忽悠式回购露头就打。合纵科技忽悠式回购被立案调查,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回购行为,提高市场整体公信力以及治理水平。

回购计划支撑股价表现

回购不仅可以维护企业价值,还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因此不少公司在发布回购预案后股价普遍表现优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回购才会被投资者买账。

数据宝统计,以回购目的分类看,主动回购的公司,从预案发布日至最新回购进度公告日平均上涨超13%,其中可转债、减少注册资本类型的回购表现最为亮眼,其间平均涨幅近20%,超过市值管理、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类型的回购。相比之下,被动回购公司中,股权激励注销类型在回购期间内平均涨幅低于4%。从预案日至后3个交易日,回购目的为市值管理的公司平均涨幅较高,股权激励注销的平均涨幅依然最低。

以回购进度来看,停止实施和完成回购的公司中,股价表现最差的是停止实施类型,最新一次回购进度公告日平均下跌超1%,T+20日累计平均跌幅近3%。

完成回购公司中,完成率越低,股价表现越一般;完成率越高,股价表现越好。完成率超过100%的公司股价整体表现超越其他公司。由此可见,回购完成率越高,越容易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上市公司回购履约率创新高,提振信心稳定股价

科技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上市公司回购履约率创新高,提振信心稳定股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上市公司回购履约率创新高,提振信心稳定股价的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