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超网上冲浪时,有个感受:这几年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样。
呐,在社交平台上随便刷刷。有沉迷在微信里各种上课买保健品的,子女一翻老人收支明细,人都傻了。
有斥巨资买养生保健的床垫的,子女们看看价格,再看看产品,不得不质疑,这是不是新式传销。。。
越来越多老年人因为网络受骗,网友们也开始呼吁,大家有空得翻翻父母的手机,小心他们已经上了网络骗局的套。毕竟,现在的互联网上,不仅有让父母们消磨时间的视频内容,还有极度欣赏他们的马云,渴望跟他们共度余生的弟弟/妹妹,以及邀请他们免费旅游的骆驼奶企业。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些隐蔽的新套路。
世超之所以会关注到这些网络骗局,起因是一位小红书博主的动态。一位博主吐槽,自己的姥姥跟订阅号里面的人谈上恋爱了,认为自己跟订阅号里的人两情相悦,疯狂发消息,等他来接她,跟她结婚,一度影响到现实生活。
在评论区里,网友表示这还不是个例。
跟着动态里的关键词一番探索,世超还真找出了一大堆账号。这些账号大多名为XX 伴你余生、XX 只想爱你、XX 陪你余生等,总之,直接表白,袒露心声。
内容和排版也非常一致,粗糙的像是站在上个世纪呼唤姐姐们的爱。
文章内容也简单粗暴,就两种内容。其一,土味情话,情话切入点包罗万象,从梦里梦见你、你一直在我心里、到我生活的城市来,再到一起醒来看清晨的那缕阳光,全方位为中老年人黄昏恋画饼。
其二,乞讨,在弟弟们表达完爱意后,就到姐姐给予关注和支持了。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呢?就是加个人二维码打钱,通过赞赏小程序打钱,扫二维码打钱
还有更赤裸的。姐姐,我现在真的非常担心。姐姐,弟弟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参加专业的学习。弟弟也不希望姐姐破费,只需要再补 2 个 188 ,弟弟就不是倒数几名了。
在这套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操作下,很多中老年人被骗的一愣一愣。
世超感觉,这事跟孤寡老人上门做儿子女儿 的骗局有些雷同,都是 建立 亲密关系后骗钱。但传统骗术得 1V1 ,而电子乞丐可以 1VN ,群发讨饭,还不用上门,手机发发消息或者发发朋友圈就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被打破。着实被互联网赋能了。
不仅如此,这套路隐蔽性还贼强,要是总有陌生人来你家登门,你邻居多少会知会你一声,但爷爷奶奶们把骗子藏手机里,偶尔来波打赏,不到这骗子准备闹的你家天翻地覆时,你还真不一定能发现。
发现的时候,可能都从你爷爷奶奶那骗走五万了。。。
除了情感需求之外,对金钱的贪婪也是无法回避的人性弱点。最近创业骗局系列也特别流行,顾名思义,创业骗局就是把某项劳务活动包装成低门槛、高收益的创业项目。比如,让你花 600钱买一份串珠子的材料包,串完一包并寄回,就能拿回 600的材料费,再赚一笔 700元手工费。串串珠子,日入 700,是不是还挺不错的?
但,等你赚了几次,开始雇佣帮手一次购入上百份材料包后, APP 就卷钱跑路了。
你想着赚点辛苦钱,但别人想着骗光你的养老金。而像我们家里的老年人,平时娱乐活动少,时间一大把,很容易就被这类能赚点钱的创业骗局吸引。
不过,也有一类老人,他们平时不爱干活,那怎么办呢?没关系,还有纯线上的「中国梦」骗局在等待。
中国梦的骗术手段是,先对老年人嘘寒问暖,然后邀请老年人进微信群上课,以各种正能量跟传统文化为噱头,等时机成熟以后,再诱导老年人交上千元的会员费。
这会员费也不是白交的,而是能赚钱的。。。只需要他们继续拉人进群学习,就能获得高额提成。
当然,这一切都是不能告诉别人的,包括你,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保守国家机密。。。
如果说以上这三种骗局比较简单粗暴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个骗局则是堪称巧妙 骆驼奶骗局。
根据网友们的爆料,近两年这个骗局还挺广泛的。
跟家里长辈说买保健品,他们可能会犹豫,跟他们说免费旅游,他们可能会犹豫。但如果你告诉他们买骆驼奶可以养生(保健品),骆驼基地还会邀请他们免费参观,看看给自己产奶的骆驼(免费旅游),得,那就是按捺不住的心动。
近几年,骆驼奶、羊奶、耗牛奶等小众奶开始拥有神奇功效,比如骆驼奶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铁含量是牛奶的 10倍,钙含量也远超过鲜牛奶,而维生素 C 的含量更是牛奶的数倍之多等等,但由于它产量低、采集和保存难度大,因此驼乳要比牛羊乳价格要高。在这些噱头下,纯骆驼奶粉的价格可以达到牛奶奶粉的十倍以上。然而,稍微搜索一二,会发现央广网记者为此特地采访过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谷传玲。营养师表示鲜驼奶的钙含量也只有鲜牛奶的 44%,而充分加热时,怕热的维生素 C 会损失,所以喝骆驼奶并不补维生素 C 。
看了这一连串骗局后,世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莫名其妙献殷勤,亲近家里老年人的;轻松就能赚钱的;
当然,现在还得加一条,低门槛,纯辛苦就能赚大钱的也可能是骗局;以及邀请免费旅游/考察的,这些是骗局的高频关键词。
平时咱们多跟老年人聊天,多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分享这些案例,或多或少能预防一二。
写这篇文章时,我也想起了前几年读过的一本《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这本书是根据中老年用户受骗的大数据撰写的,书里提到中老年人屡屡中招的主要是六大诈骗类型: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兼职诈骗、仿冒诈骗以及金融信用诈骗。
无论是当时流行的骗局,又或者近几年出现的新招数,其实内核都很常见,直白点说,那就是十年前的骗局换个名词还能再骗一遍。
但科技飞速发展,如今老年人要面对的社会情况又更复杂,面对突飞猛进的新事物,很多老年人无所适从。
有人把短视频平台里的直播,当成是视频电话。有人没有接触过线上购物,刷到点个链接丢了几十万的新闻,让他们对此也望而却步。
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耐心引导家里的长辈慢慢接触这个崭新的数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