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商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部署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相关工作。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背景下,此举有利于稳定家电整体消费、进一步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
家电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商务部等13部门出台了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在稳定家电整体消费、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1月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为3133亿元,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同时,当前家电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家电超期使用的安全隐患大、回收利用不畅等问题仍然突出,既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也抑制了其消费的意愿。
我国家电市场正由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人民群众对绿色智能家电的升级消费需求旺盛,农村等下沉市场潜力巨大。应从多方着手,立足于加强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以市场化手段补齐家电市场短板弱项,推动家电消费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需要。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要继续组织开展家电消费促进活动。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计划投入促进家电消费资金超过25亿元,安排大型家电消费促进活动超过300场。下一步,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家电消费体验,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要深入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当前,家电换新升级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据主要电商平台销售数据,1月至5月,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7%和12.6%。各地应结合本地消费市场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应持续优化完善家电消费环境。售后服务是消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关注内容。应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让消费者修得放心、换得安心。各地应积极挖掘培育一批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带动提升售后服务整体水平,着力解决售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让家电消费更放心、更安心。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应以产业升级优化消费供给。近年来,伴随家电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形成了一批千亿元级家电生产企业,国产品牌在家电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与不断升级的绿色智能家电消费需求仍有差距。家电生产企业不仅要加强绿色设计以提升供给能力,而且要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开展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推广因需定制、反向定制等新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6月初,商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部署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相关工作。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背景下,此举有利于稳定家电整体消费、进一步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
家电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商务部等13部门出台了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在稳定家电整体消费、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1月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为3133亿元,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同时,当前家电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家电超期使用的安全隐患大、回收利用不畅等问题仍然突出,既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也抑制了其消费的意愿。
我国家电市场正由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人民群众对绿色智能家电的升级消费需求旺盛,农村等下沉市场潜力巨大。应从多方着手,立足于加强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以市场化手段补齐家电市场短板弱项,推动家电消费可持续发展,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需要。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要继续组织开展家电消费促进活动。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计划投入促进家电消费资金超过25亿元,安排大型家电消费促进活动超过300场。下一步,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家电消费体验,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要深入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当前,家电换新升级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据主要电商平台销售数据,1月至5月,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7%和12.6%。各地应结合本地消费市场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应持续优化完善家电消费环境。售后服务是消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关注内容。应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让消费者修得放心、换得安心。各地应积极挖掘培育一批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带动提升售后服务整体水平,着力解决售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让家电消费更放心、更安心。
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应以产业升级优化消费供给。近年来,伴随家电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形成了一批千亿元级家电生产企业,国产品牌在家电领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与不断升级的绿色智能家电消费需求仍有差距。家电生产企业不仅要加强绿色设计以提升供给能力,而且要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开展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推广因需定制、反向定制等新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