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工作。其中提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金融、贸易、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报告》明确,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深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规模化部署和应用,着力提升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深化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加快健全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归集、共享利用。建设完善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健全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公共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强化网络版权保护。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速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及时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持续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数字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带动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
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回顾2022年发展成就,《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日益深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企业加快推进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达64.9%;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达14.9%;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044亿元,同比增长18.5%。电信业务收入达1.58万亿元,同比增长7.5%。
数字文化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近10.31亿,网民使用率达96.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网民使用率达94.8%。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同比增长6.7%。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超过6亿,占网民整体的六成以上。
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智能温室、产品溯源等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覆盖深耕、插秧、播种、收获、秸秆处理等各个环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主要表现在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等方面。
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工作。其中提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金融、贸易、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报告》明确,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深入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规模化部署和应用,着力提升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推动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深化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加快健全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归集、共享利用。建设完善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健全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公共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强化网络版权保护。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速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及时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持续完善数字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数字领域技术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带动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
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回顾2022年发展成就,《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日益深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企业加快推进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达64.9%;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达14.9%;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044亿元,同比增长18.5%。电信业务收入达1.58万亿元,同比增长7.5%。
数字文化市场用户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近10.31亿,网民使用率达96.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网民使用率达94.8%。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同比增长6.7%。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超过6亿,占网民整体的六成以上。
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智能温室、产品溯源等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覆盖深耕、插秧、播种、收获、秸秆处理等各个环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主要表现在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等方面。